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 电脑知识 - 【三明电脑网】_三明电脑维修_三明笔记本电脑维修_监控安装_市区上门维修

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0000-000400-0000-000  / 1399000000

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知识 > 正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发布日期:2020-11-20

摘要:如何在网上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题电子表格Excel2003上机练习题实习题1 工作表的建立一、上机目的:1、掌握工作表数据的输入。如:自动填充2、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如:函数中的求和、平均值、计数...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软件

如何在网上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题

电子表格Excel2003上机练习题实习题1 工作表的建立一、上机目的:1、掌握工作表数据的输入。

如:自动填充2、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如:函数中的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条件等3、掌握数据的编辑和修改4、掌握数据的移动、复制和选择性粘贴5、掌握单元格及区域的插入和删除6、掌握工作表数据的默认对齐方式。

如:文本左对齐、数值右对齐、日期时间右对齐、逻辑值剧中对齐7、 默认情况下新建一个工作薄有三张工作表,最多255张,每张工作表最多有65356行,256列,每个单元格默认8个字符,最多32000个字符8、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混合引用二、实验内容1、启动Excel,在空白工作表中输入以下数据,并以E1.xls为文件名保存在D盘中。

2、按样张,先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并求出各科目的最高分和平均分,再利用IF函数总评出优秀学生(总分≥270分)。

3、在“平均分”下面的第二行(即与“平均分”隔一行)的“总分”列输入“优秀率”三个字,“总评”列输入求优秀率的公式(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

4、将表格的标题改为“化工2班3组部分科目成绩表”5、先将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及总分(A2:F11)转置复制到A17起始的区域,形成第二个表格。

6、在第二个表格中只保留总评为“优秀”的学生数据。

7、在第一个表格的“姓名”后面插入1列“性别”,输入的数据依次是:男、男、女、男、女、男、女、女。

8、存盘退出Excel。

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孙家启版习题答案

第1章 概述 简答题:1.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装置。

2.计算机的5个组成部分是:输入、存储、处理(运算)、控制和输出。

输入用来将用户的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存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处理用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进行数据的处理;控制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输出用来将处理的结果告诉用户。

3.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信息、人(用户)、过程(处理)、通信。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强大的存储能力;自动功能;网络与通信能力等。

5.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内容是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应用。

系统方面有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软件方法学和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等;应用方面有数值与符号计算、数据库、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机器人、图形学、组织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

6.计算机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计算机文化是指能够理解计算机是什么,以及它如何被作为资源使用的。

不但要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而且更重要是应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计算机。

7.计算机按速度、存储量等规模来分,有超级(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微型计算机,而微型计算机又可分为台式机、移动(便携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等。

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为每秒数十万亿次甚至百万亿次以上浮点数运算;大中型计算机一般运行速度每秒为数亿数级水平;小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容量低于大型机;工作站是具有很强功能和性能的单用户计算机,它通常使用在处理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合;微型计算机一般作为桌面系统,特别适合个人事务处理、网络终端等应用。

选择题:1、E 2、C 3、B 4、BDFJLE 5、C 6、ABEFH7、B 8、D 9、A 10、C 11、A 12、B 第2章 信息表示和逻辑基础 简答题: 1.数制又称为“计数(或记数)体制”,一般把多位数码中每一位的构成方法以及实现从低位到高位的进位规则叫做数制。

数制的3个基本特点为:(1)一个R进制的数制有R-1个数码;(2)最大的数码为R-1;(3)计数规则为“逢R进一”。

2.运算规则是当二进制某一位计数满2时就向高位进1。

加法有:0 + 0 = 0,0 + 1 = 1,1 + 0 = 1,1 + 1 = 10;乘法为:0 * 0 = 1,0 * 1 = 1,1 * 0 = 0,1 * 1 = 1 3.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R进制数的方法是除R取余法。

4.6D=110B 12D=1100B 1024D=10000000000B 0.25D=0.01B 7.125D=111.001B 2.625D=10.101B 5.对一个R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使用按权展开式: 其中: n:整数位;m:小数位;A:数码 0,1,...... N-1;R 为基数;Ri 权系数 6.(5678.123)10=5*103+6*102+7*101+8*100+1*10-1+2*10-2+3*10-3 (321.8)10=3*102+2*101+1*100+8*10-1 (1100.0101)2=1*23+1*22+0*21+0*20+0*2-1+1*2-2+0*10-3+1*2-4 (100111.0001)10=1*25+1*22+1*21+1*20+1*2-4 7.1010B=10D 110111B=55D 10011101B=157D 0.101B=0.625D 0.0101B=0.3125D 0.1101B=0.8125D 10.01B=2.25D 1010.001B=10.125D 8.每3位二进制对应1位八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往左为整数,最高位不足3位的,可以补零;往右为小数,最低位不足3位的,必须在最低位后面补0。

9.每4位二进制对应1位八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往左为整数,最高位不足4位的,可以补零;往右为小数,最低位不足4位的,必须在最低位后面补足0。

10.10011011.0011011B=233.154O=9B.36H 1010101010.0011001B=1252.144O=2AA.32H 11.75.612O=111101.11000101B=3D.C5H 64A.C3FH=11001001010.110000111111B=3112.6077O 12.一个正数的原码和它的真值相同,负数的原码为这个数真值的绝对值,符号位为1。

反码的定义是:一个正数的反码等于它的原码;一个负数的反码,最高位(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按位求反。

补码的定义是:一个正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原码;一个负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反码加上1(从最低位上加1,并考虑进位,但进位不改变符号位)。

13.0.11001:原码:0.11001,反码:0.11001,补码:0.11001 -0.11001:原码:1.11001,反码:1.00110,补码:1.00111 0.11111:原码:0.11111,反码:0.11111,补码:0.11111 -0.11111:原码:1.11111,反码:1.00000,补码:0.00001 0.567D≈0.10010B:原码:0.10010,反码:0.10010,补码:0.10010 -0.567D≈-0.10010B:原码:1.10010,反码:1.01101,补码:1.01110 14.计算机中为了使其表示的数能够符合实际需要,采取了固定小数点方法表示数及其运算。

一般计算机中的数有两种常用表示格式:定点和浮点格式。

定点格式容许的数值范围有限,它将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为了处理方便,一般分为定点纯小数和定点纯整数。

浮点表示法,即小数点的位置是浮动的,一个浮点数分为阶码和尾数两部分。

15.左移n位:乘2 n ;右移n位:除2 n (取整) 16.假定一个数能用的总位数为8位,则:有数符1位,阶符+阶码3位,剩下尾数4位。

最大数应为0 011 1111,即+0.1111*2 +3 =0...

什么软件可以做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office应用试题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可分哪几代?请说出各个时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1.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为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

这一时期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提高了运算速度(每秒运算可达几十万次)和可靠性;用磁芯作主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在软件方面还出现了操作系统。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进行传统的科学和工程计算外,还应用于数据处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3.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集成电路计算机,时间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件,体积减小,功耗、价格等进一步降低,而运算速度及可靠性则有了更大的提高;用半导体存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臻完善。

这时计算机设计思想已逐步走向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4.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作为主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至亿次。

在系统结构方面,处理机系统、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研究进展迅速;系统软件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运行的自动化,而且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LSI为基础的微型计算机得到了迅猛发展。

由于微型机体积小、耗电少、价格低、性能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计算机的应用更为普及。

2.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今后计算机还将不断地发展,从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看,大致有以下几种趋势: ? 巨型化: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许多部门要求计算机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从而使计算机向巨型化发展。

? 微型化:计算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格更低、更便于应用于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的各种笔记本计算机、膝上型和掌上型计算机都是向这一方向发展的产品。

? 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互相渗透、不断发展的产物。

计算机联网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目前,各种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形成,无疑将加速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 多媒体化:传统的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对象是字符和数字,人们通过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对文字和数字进行交互。

而在人类生活中,更多的是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进了计算机的表现能力,使现代计算机可以集图形、声音、文字处理为一体,使人们面对的是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信息环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两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由计算机所包含的基本硬件,和为用户提供人机交互手段以及大规模数据存储能力所配置的外部设备组成。

常见的外部设备有键盘、鼠标、显示器、硬盘、打印机等等。

1. 运算器 2. 控制器 3. 存储器 4. 输入设备 5.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等。

系统软件用于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接口。

比如最常见的系统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4.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是什么? 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的。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无所谓计算机。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的存在就毫无价值。

硬件系统的发展给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发展又给硬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5.简述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设计思想。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

其中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3)将编好的程序送入内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计算机无需操作人员干预,能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最重要之处在于明确地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概念,他的全部设计思想实际上是对“程序存储”概念的具体化。

6.简述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特点。

(1)十进制(Decimal) ...

没有计算机基础学软件能学会吗?去哪里学?

像楼上说的,人只要有恒心,没有做不到的,学习永远不晚。

你可以从零基础学习,找一个零基础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就可以了,在别人教的情况下,再加上自己的自学,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北京的话,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在长安街那边,我每次买菜就看到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个青鸟的学校来来往往。

学习永远无止境。

你可以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这样的学校,加上你上网自学的努力,相信你会有自己的收获的。

上一篇:word 表格 30行 样式 word表格样式怎样设置

下一篇:app store下载的软件安装包在哪 qq怎么传安装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