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软件发展趋势 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20-11-17摘要:软件工程师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我国十一五期间,IT产业迅速发展为我国第一大产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3G时代、网络的普及。IT也成为我国的就业热点。高级软件工程师、高级windows、JAVA软件工...
软件工程师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我国十一五期间,IT产业迅速发展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3G时代、网络的普及。
IT也成为我国的就业热点。
高级软件工程师、高级windows、JAVA软件工程师等成为IT业最受追捧的职位。
国际数据机构IDC发布中国IT就业市场报告: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每年新产生就业岗位超过100万。
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系统软件开发、3G通讯人才、网络安全人才严重缺乏。
据《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年轻人喜欢的行业重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服务、软件研发及金融业。
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服务、软件研发等工作因充满挑战、刺激,又能让从业人员拥有成就感和高薪,成为年轻人最理想的职业。
温 家 宝总理在“十.一五”专门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计划,国家投入100亿筹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所以职业教育前景十分光明。
如今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而且也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随着国内现有的技术、网络等条件不断完善,金融,开发人员慢慢成为蓝领阶层。
软件企业越来越需要的不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近年来、信誉观念、法制观念等,这无疑对企业本身是有好处的,相反,即使在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也很难成为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主流技术,因此国内的软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出去,必须利用市场优势,强化国际化的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电信、电力,走软件小(小型化)和专(专业化)的道路,如果采取“闭门造车”的策略,“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另外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 那我们所学的基础软件知识,如何在现今的金融危机下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毕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追问、石油、政府等传统上软件行业的重要客户,都走上了数据集中的道路,这使得小的软件企业很难进入并分享这个蛋糕,3G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业务,其研发力量,3G将会在国内商用,这一部分企业将逐步消失,机会就存在于变化中、资质和信息,尤其是在软件外包方面取得一点效果,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
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需要的是我们把握机会。
2. 软件行业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加入WTO,中国软件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以及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发展机会,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必须开拓新的行业和领域,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积极地进入国际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
4.专业人才需求增大 由于主要的软件公司比如MicroSoft、Borland(Interprise)、Sun、Oracle,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小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大,推出的产品及其服务也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这对中国软件的发展是有利的,不仅仅能统一国内软件市场的秩序与标准。
硬件依靠软件,我们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傻瓜,以前一个非常复杂的功能现在可能只需要几行简单的代码就实现,Vista对硬件要求的苛刻和最低配置(仅内存就需最少512M)无疑将让Intel、Samsung、LG等CPU和内存生产商笑逐颜开,移动开发将炙手可热、PDA接入互联网或其他信息系统,使得硬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并且更容易使用和控制、WiFi、802.11b/g、蓝牙等无线技术已经走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移动办公和娱乐成为热门话题,我们的身边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许多软件对移动的支持也越来越丰富;软件依靠硬件,才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载体,才能体现软件自身的价值。
2006年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即将上世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必须首先完善自我,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管理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使它无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而且面临目前人力资源,进入的门槛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自身条件包括企业规模、家用电器中,软件将与硬件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可以想象,未来你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等将越来越自动化,你也越来越容易控制它们,你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设备来获取这些电器的状态以及操作这些电器,这些都是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结果、资金、人员,那么,对于这些除了电脑以外的其它信息设备的开发必定会呈现出爆炸性的需求、开发等成本的高涨,在残酷的竞争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变得越来越简单,很多技术性的低层部分都被他们封装起来,我们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个软件工具、竞争观念、风险观念,这将使移动开发进入一个极度火热的时期,它颠覆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息设备就是桌面电脑的概念,将来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绝不能闭门造车。
3. 软硬结合更加紧密 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或被并购,或被淘汰,国内软件企业“走出去”必将获得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机会,而是精通业务、熟悉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的专家,例如ERP、财务等。
5. 移动技术 GPRS、CDMA?怎样去对待即将面临的毕业找工作难境,而离开了硬件厂商在技术和生产上的支持,Vista也根本无法上市、IBM等越来越重视软件的简单易用,我们所用的操作系统、OFFICE以及各种开发工具在这些知名软件公司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下1. 软件企业竞争更加残酷,差距拉大 国内的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对于小型软件企业来说
大家对未来的软件发展趋势发表创新!聊天软件,QQ等未来是怎么样...
1、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以最小成本和最便捷方法,使公司达到企业级技术水准。
云计算服务允许大量网络系统共享IT基础平台,其在未来三年将持续发展。
由于节省了基础投资,并且企业只需通过使用量来交费,因此云计算服务吸引着众多企业的目光。
2、虚拟化技术 作为节省成本的技术手段,虚拟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虚拟化技术可以帮助一台主机完成多主机工作任务。
虚拟服务及虚拟主机使你可以在本地及远程实现多系统复杂应用,免于受到地域及人力限制。
此外,虚拟技术有助于节省能源消耗,并减少硬件设备支出。
虚拟平台通常会成为一个高效的运行平台、拥有良好管理方式,安全性能大大增加,受损后恢复能力明显提高。
3、笔记本 2008年笔记本市场销售首次超越台式机。
由于电池寿命得到增加,并且结构设计更加耐用,笔记本和上网本的市场吸引力逐渐增强。
笔记具有充足的内存空间及其核心处理能力,并且拥有随时随地可进行操作的能力,因此被人们普遍认为在未来将取代台式机。
上网本则有所不同,它缺少笔记本复杂的运算能力,常被认为是款大个头的智能手机,而并非是款笔记本。
需要指出的是,笔记本存在局限性。
当你在办公室工作时,通常需要为它配置单独键盘、单独鼠标或者较大些的显示器等外部设备。
此外,笔记本易于丢失,容易损坏。
4、开源软件 多数中小型业仍然没有使用开源软件。
企业应当把开源软件视为节省成本的最佳方法。
开源软件完全免费,不需要花钱去购买。
目前开源软件在市场上并未占有主导地位,部分企业只是在非核心应用上采用开源技术。
但中小型企业应当认识到开源技术的潜在成本优势。
5、网络社区 你首先需要了解,网络社区将会对于你的公司起到什么作用?为你的目的制定明确方针,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选择确定的网络社区用户及其平台。
此外,可以询问你的员工,了解他们认可什么模式的网络社区?什么样的网络社区会令他们讨厌?网络社区完全免费,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它来扩大运营空间。
求 关于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的论文 500——1000字 十分感谢!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
那么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芯片技术 从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后,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和16位机的时代,90年代初,出现了32位结构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并将进入64位计算时代。
自从1991年MIPS公司的64位机R4000问世之后,已陆续有DEC公司的Alpha 21064、21066、21164和21264,HP公司的PA8000IBM/Motorola/Alpha的Power PC 620,Sun的Ultra-SPARC以及Intel公司的Merced等64位机出现。
2、并行处理技术 并行处理技术括: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操作系统、并行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另外,并行处理方式有多处理机体系结构、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工作站群(包括工作站机群系统、网络工作站)。
目前,MP是指具有100个以下CPU的系统,MPP是指具有100个上以CPU的系统。
3、分布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早期的集中式主机模式逐渐被客户/服务器模式所取代,如今已发展为基于Internet和Web技术的三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网络通信和应用平台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32位机向64位机过渡。
DEC已率先实现了这一过渡。
预计,在1998--1999年各主要硬件厂商也将完成这一过渡,如HP、IBM、SGI等。
服务器的总体结构模式将由目前的UMA、NUMA和MPP等模式发展到利用高速交换设备把多个CPU、内存和I/O模块联接在一起的Crossbar Switches模式,从而将大大提高CPU、内存和I/O的通信带宽与互联能力以及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其配置更注重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而成为下一代高性能服务器。
存储设备也将向网络化发展,通过高速光纤通道与其存储交换设备通道联接在一起;存储设备将实现集中管理;存储设备的动态分布和分配使应用软件所需的存储容量变得十分灵活;网络化存储设备可实现网络连到哪里,存储设备也分布到哪里。
4、64位操作系统 目前有DEC的Digital Unix 4.0、Open VMS 7.0版(1996年)和SGI公司的Cluter IRIX 6.2版。
在1998~2000年还将有Windows NT(64位)5.0版,SUN的Solaris将支持Intel的Merced 64位芯片,因而64位的Solaris将成为64位Unix的主流。
此外,SCO公司也宣布过支持64位OS。
2001-2005年64位计算系统将走向成熟。
DEC和SGI的64位Unix系统最为完善,包括64位计算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工具。
DEC的64位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不仅有64位芯片、操作系统、开发工具,还有8000多种应用软件正从32位向64位移植。
DEC的Alpha Server 8400、4100和2100已有相当多的用户。
未来的5-10年中仍然是纵向技术市场集成,易于实现网络时代各档系统无缝联接的要求。
支持Unix/Windows NT集成软件环境,这是未来技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5、千兆位网络 千兆位以太网很有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 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带宽。
千兆位以太网与以太网及快速以太网使用相同的变量长度帧格式。
无须对网络进行其它改动便可使用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是在老的以太网用户中安装的,因而总成本较低。
千兆位以太网分为交换式、路由式和共享式多种解决方案。
所有的网络技术,包括IP交换技术和Layer交换技术,均与千兆位以太网全面兼容。
6、网络计算 企业管理,特别是经历了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发展阶段,如今发展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在生产计划、物资需求、成本核算、营销管理、市场策略等方面的需求构成了企业计算。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世界各大硬件公司都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诸如IBM的网络中心计算、SCO的Internet计算、Oracle的网络计算、Sybase的分布式计算、Intel的MMX计算、Microsoft的NT计算、DEC的Web计算、HP的可缩放优质服务器、Sun公司的Java计算等。
Sun早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总之,从世界IT发展趋势看,网络计算时代已经到来。
7、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80年代初开始,企业局域网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共享主干网(如单一局域网、桥式局域网和路由局域网等)和交换主干网(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交换网、ATM交换网)。
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共享式主干网向交换式主干网方向发展。
目前,企业网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 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用户增多,信息量增大,处理模式也趋于复杂,因而对响应时间和运算精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网络结构、通信介质和方式越来越复杂,既有广域通信和移动通信,也有局域通信,既有拨号低速通信介质,也有高速光纤介质。
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增加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特别是对多媒体通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网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对网络的带宽、速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虚拟网具有允许建立独立于物理位置的逻辑网、通过软件进行网络配置等功能,以及简化网络...
未来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的问题是什么?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很多企业都会关注于快速、短期的企业战术问题,却忽略了长期的,战略性的问题。
如果企业没有针对一年以后的软件开发计划,那么到时候企业也许会因为没有合适的技术决策而面临风险。
提到软件开发计划,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常被提到的面向服务架构(SOA)是否被过分夸大了?企业是否应该同时采用J2EE和.Net,还是什么都不考虑?毫无疑问,如果不选择任何技术,未来企业肯定会花费巨额资金和时间用来调整业务。
量子物理学家Niels Bohr曾经开玩笑说,预测是非常不靠谱的,尤其是对未来的预测。
但是在企业技术领域,未来的主流趋势和企业的选择方案还是比较容易预测的。
那么未来三到五年,软件开发的关键特征将会是什么呢?首先,胖客户的时代已经结束。
原因很多,比如安全问题、管理问题以及成本问题。
企业希望拥有更集中化的应用软件服务,员工对于应用软件的访问需要在中央管理的控制下进行。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现成的软件实现这些控制,而且随着高级网络架构逐渐被企业采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运行于服务器上。
企业门户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不论是员工、客户还是合作商,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企业门户,进而访问相应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第二,应用软件服务将走向现实。
随着企业发展,企业将拥有越来越多的IT资产,包括硬件和软件,软件或者系统的合并工作,在技术上应该可以实现,但是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应用软件服务模式的成功建立。
很多企业早就希望将现有的应用软件转变为以Web为基础的软件,这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软件许可证和升级的成本,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远程工作等功能。
最明智的企业会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在应用Web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做好遗留软件的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发挥遗留软件的剩余热量。
第三是虚拟化。
未来三到五年,虚拟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它将最大限度地从企业现有的硬件架构中榨取出可用资源。
每个企业的CIO都希望通过采用工业标准的服务器提高IT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和管理复杂度。
同时,虚拟化还可以让应用软件部署变得更简单,系统离线时间更短,同时更好地控制业务连续性对象。
将这三者明确联系起来的就是“软件既服务”的概念,这就是未来的应用软件架构:一个受控的,有预见性的,同时极具成本效益的应用软件架构,将改变企业的流程、服务,以及关键的业务软件,这个应用软件架构就是未来的IT变化,这不仅仅是美好的远景,因为目前那些敢于尝试新技术的企业,已经体验到了这种应用框架所带来的更安全、更灵活的软件部署方式。
从早期的应用看,服务框架有效地避免了高昂的成本和冗长的集成项目。
它对于传统软件、流行软件或者未来的软件都一视同仁,因此企业也不需要重新开发原有的应用程序,以适应新的访问通道,如IPTV或WiMax。
这种服务架构对于IT预算也有很好的降低作用,而且如果当前的软件能够跟上这种趋势,对于企业的IT部门来说将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IT员工将不再被繁重的开发工作困扰,而是有机会站在更高的层次,进行与业务有关的项目的研究。
而用户也不再为系统的各种安全问题以及稳定性所担心了,企业的CIO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提供更具创新性的工作中,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再也不用为如何填补老系统的漏洞所分心了。
这不正是企业所希望看到的未来么?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表现为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综合化,计算机网络将呈现出全连接的、开放的、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专家认为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微处理器速度将继续提升,英特尔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制造出每个芯片上有10亿个晶体管的中央处理器,个人电脑将具有原来的高性能服务器所具有的处理能力;高性能计算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将拥有1GHz以上的时钟频率;每个芯片有4个8路并行的以及更为复杂的GISC接点;计算机将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如光学、永久性半导体、磁性存储等);外设将走向高性能、网络化和集成化并且更易于携带;输出输入技术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随着笔输入、语音识别、生物测定、光学识别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将更加便捷。
专家提出,软件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平台网络化、技术对象化、系统构件化、产品领域化、开发过程化、生产规模化、竞争国际化的趋势。
高端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微内核与源码技术、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开发和集成工具面向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应用软件,在相当时期内仍将是软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软件技术正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对象的方向发展,软件开发与芯片设计相互融合和渗透,将人机充分自然地结合起来;网络软件正在成为研究投资的热点;软件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将超过硬件业的市场规模。
专家预测,到2005年,全球电子计算机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软件在3500亿美元以上;2010年又将分别达到5100亿美元与6000亿美元左右。
2005年,国内市场对电子计算机产品的需求预测:微机1800万台(其中笔记本电脑占10%)、服务器20万套、显示器2000万台、打印机800万台;软件2200亿-2500亿元,其中系统软件为110亿-120亿元、支撑软件300亿-320亿元、应用软件380亿-400亿元。
专家建议,今后应当鼓励发展高性能服务器、移动式笔记本电脑或掌上电脑(适应2.5G-3G)、多功能激光、喷墨打印机、扫描仪;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基于LINUX及UNIX)、网络控制软件、数据库软件、CAD/CAM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等。
继续支持发展的产品应有:普通针式打印机、彩色显示器、调制解调器等。
对低档次个人电脑应实行限产。
我这里还有一篇论文。
如下: 在这个学期,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选择了"研究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动向."对于我们来说,计算机已不是新鲜的事物了.这个诞生自上世纪中叶的超级怪物,到底在未来的几年乃至几十年里,会有着怎样的发展形势呢 作为计算机业界内的霸主,微软早就已不甘于单在PC领域上发展了.早在5月12日,微软公布了下一代主机-----XBOX360,这部由计算机主机基因突变而成的魔盒,拥有IBM的128位POWERPC为原型的CPU,再次超越了目前刚发展到64位的台式机.并且支持USB接口,读卡器HDTV和无线模式.我们可以进行网上购物视频聊天……. 而这一切,只需你家中有台XB360即可.而早要3年前,微软推出了平板计算机,虽然计划受挫,但平板计算机无疑拥有比手提计算机更有优势.一是轻便,整台机由手写板屏幕和超薄键盘组成,二是拥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于整个计算机业界来说,微软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少的领头羊.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业内人士的意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微处理器速度将继续提升,英特尔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制造出每个芯片上有10亿个晶体管的中央处理器,个人计算机将具有原来的高性能服务器所具有的处理能力;高性能计算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将拥有1GHz以上的时钟频率;每个芯片有4个8路并行的以及更为复杂的GISC接点;计算机将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如光学,永久性半导体,磁性存储等);外设将走向高性能,网络化和集成化并且更易于携带;输出输入技术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随着笔输入,语音识别,生物测定,光学识别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将更加便捷. 业内人士普遍提出,软件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平台网络化,技术对象化,系统构件化,产品领域化,开发过程化,生产规模化,竞争国际化的趋势.高端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微内核与源码技术,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开发和集成工具面向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应用软件,在相当时期内仍将是软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软件技术正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对象的方向发展,软件开发与芯片设计相互融合和渗透,将人机充分自然地结合起来;网络软件正在成为研究投资的热点;软件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将超过硬件业的市场规模.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到2005年,全球电子计算机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软件在3500亿美元以上;2010年又将分别达到5100亿美元与6000亿美元左右.2005年,国内市场对电子计算机产品的需求预测:微机1800万台(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占10%),服务器20万套,显示器2000万台,打印机800万台;软件2200亿-2500亿元,其中系统软件为110亿-120亿元,支撑软件300亿-320亿元,应用软件380亿-400亿元. ...
软件开发行业未来前景怎么样?
未来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趋势与难点、问题 记 者:计算机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其他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有力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使自己迅速成长。
在您看来,未来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否会愈来愈紧密? 李国杰院士:我在看待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时,通常是把它分为三维考虑。
一维是是向"高"的方向。
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
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
90年代初,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达到100万门以上,从VLSI开始进入ULSI,即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
而且由于RISC技术的成熟与普及,CPU性能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5%发展到90年代的60%。
到后来出现奔腾系列,到现在已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
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
一个计算机中可能不只用一个处理器,而是用几百个几千个处理器,这就是所谓并行处理。
也就是说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器件速度,二是并行处理。
与前所述,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等),采用纳米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
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通用计算机已采用上万台计算机并行,美国的ASCI计划已经完成每秒12。
3万亿次并行机。
目前正在研制30万亿次和100万亿次并行计算机。
美国另一项计划的目标是2010年左右推出每秒一千万亿次并行计算机(Petaflops计算机),其处理机将采用超导量子器件,每个处理机每秒100亿次,共用10万个处理机并行。
专用计算机的并行程度比通用机更高。
IBM公司正在研制一台用于计算蛋白质折叠结构的专用计算机,称做兰色基因(Blue Gene)计算机,一块芯片中就包括32个处理机,峰值速度达每秒一千万亿次,计划2004年实现。
将几千几万台计算机连结起来构成一台并行机,就如同组织成千上万工人生产一个产品一样,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并行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地把大量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即各处理机之间的高速通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使之协调工作,这就是并行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
如何处理高性能与通用性以及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矛盾也是研制并行计算机必须面对的技术选择,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另一个方向就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
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
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叫无处不在的计算。
举个例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马达,谁也说不清。
洗衣机里有,电冰箱里有,录音机里也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谁也不会去统计它。
未来,计算机也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
那时问你家里有多少计算机,你也数不清。
你的笔记本,书籍都已电子化。
包括未来的中小学教材,再过十几、二十几年,可能学生们上课用的不再是教科书,而只是一个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所有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辅导书,练习题都在里面。
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中查到想要的资料。
而且这些计算机与现在的手机合为一体,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相互交流信息。
所以有人预言未来计算机可能像纸张一样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不被人注意的最常用的日用品。
第三个方向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
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的重要课题,同时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也可以用手写的文字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来与计算机沟通,使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电子计算机从诞生起就致力于模拟人类思维,希望计算机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做一些复杂的事情,而且能做一些需“智慧”才能做的事,比如推理、学习、联想等。
自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以来,计算机在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尽人意。
科学家多次关于人工智能的预期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说明探索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
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
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
随着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
近几年来计算机识别文字(包括印刷体、手写体)和口语的技术已有较大提高,已初步达到商品化水平,估计5-10年内手写和口语输入将逐步成为主流的输入方式。
手势(特别是哑语手势)和脸部表情识别也已取得较大进展。
使人沉浸在计算机世界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21世纪将更加迅速的发展。
说到计算机科学同其他学科的...
软件工程师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作为“朝阳行业”,软件行业的发展虽然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软件工程专业在未来多年内仍然将是就业形势比较好的专业。
2009年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软件工程就业率及就业工资水平均居高校各专业前列。
这主要源自于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经济结构调整而对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据估计,我国目前存在着80万的软件人才缺口,而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未来几年,国内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
有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计算机诞生之初,很少有人能深刻地预见计算机技术对人类巨大的潜在影响,甚至没有人能预见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如此迅猛,如此地黜人们的想象。
展望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会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轨道前行呢?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从类型上看,电子计算机技术正在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更快、储存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可靠性更高,其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万万亿次。
储存容量超过几百t字节。
巨型机的应用范围如今已日趋广泛,在航天、军事工业、气象、电子、人工智能等几十个科学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尖端科学技术和局势国防系统的研究开发中。
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微型化 微型计算机从过去的台式机迅速向便携机、掌上机、膝上机发展,其低廉的价格、方便的使用、丰富的软件,使其受到人们的青睐。
同时也为工作控制过程的心脏,使仪器设备实现“智能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型计算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 3)网络化 网络化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目前,计算机网络在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电信、商业、娱乐等各行各业中得到了使用。
4)智能化 智能化指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
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智能计算机具有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功能以及知识处理和知识库管理的功能等。
未来的计算机将能接受自然语言的命令,有视觉、听觉和触觉,但可能不再有现在计算机的外形,体系结构也会不同。
目前已研制出的机器人有的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环境中的劳动,有的能与人下棋等,这都从本质上扩充了计算机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可以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的思维活动和脑力劳动的电脑。
上一篇:数据库图标是什么软件下载
-
给我们打电话
7*24小时服务热线:1399999999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0-000 -
百度地图
福建省三明市 -
给我们发邮件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