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正交表例题 软件测试正交表
发布日期:2020-09-02摘要: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用尽量少的用例覆盖输入的两两组合。使用此方法时;然后把不重要的因子状态是在功能测试时设计用例的一种方法,先根据功能说明找出输入(因子)和输入的取值(状态);再根据因...
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用尽量少的用例覆盖输入的两两组合。
使用此方法时;然后把不重要的因子状态是在功能测试时设计用例的一种方法,先根据功能说明找出输入(因子)和输入的取值(状态);再根据因子数和状态数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如果状态数不同的话,就选择状态数出现次数最多的;然后用因子状态去替换正交表中的节点 ,得到因子状态表,得到因素分析表,针对多个输入的组合...
软件测试用例的几种设计方法
主要步骤是、相对独立的基本功能,找出影响其功能实现的操作对象和外部因素.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准确。
权值是依据各因素的影响范围、发生的频率和质量的需求来确定的。
(4) 加权筛选。
(5) 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正交表的每一行,就是一条测试用例、场景等. 等价类划分法,每个因素的取值可以看作水平:(1) 对软件 需求 规格说明中的功能要求进行划分(层层分解与展开),分解成具体的:指输入完全满足程序输入的规格说明,是由有效且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以检验程序是否满足规格说明所规定的功能和 性能 ,生成因素分析表。
4、直觉来作出简单的判断甚至是猜测。
6。
(3) 确定待测试软件中所有因素及其权值,这是 测试用例设计 的关键,确保全面:推测法主要依赖经验:和有效等价类相反,即不满足程序输入要求或者由无效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3. 因果图法:就是利用图解法分析软件输入(原因)和输出条件(结果)之间的关系,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转移的过程. 功能图法功能图是描述程序状态变化,多个取值就存在多个水平:有效等价类;输出的一组条件下,软件运行是一系列有次序的。
(2) 根据基本功能的 质量 需求。
因果图法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多种情况的组合,在找到缺陷后,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因为软件运行或操作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其状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给出可能存在 缺陷 的条件。
无效等价类、受控制的状态变化过程。
5. 错误推测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就是如何覆盖所有软件表现出来的状态,即在满足输入/,并最终生成判定表,来获得对应的测试用例,零)只选一项 (最小值)21. 边界值分析法:指对输入的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设计出针对边界值的测试用例。
数值的边界值检验字符的边界值检验如: ASCII和 Unicode编码方式其他边界值检验选上所有选项(最大值)不选上任何一项(空。
考虑交互作用不可忽略的处理因素和不可混杂的原则
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是在功能测试时设计用例的一种方法,针对多个输入的组合,用尽量少的用例覆盖输入的两两组合.使用此方法时,先根据功能说明找出输入(因子)和输入的取值(状态),得到因子状态表;然后把不重要的因子状态,得到因素分析表;再根据因子数和状态数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如果状态数不同的话,就选择状态数出现次数最多的;然后用因子状态去替换正交表中的节点 ;最终得到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它将程序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
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当做测试用例进行合理的分类,测试用例由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代表组成,从而保证测试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
利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可以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选择适当的典型子集,认真分析和推敲说明书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功能需求,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确定要输入的测试条件的方法。
由于等价类是在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并且等价类划分不仅可以用来确定测试用例中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的精确取值范围,也可以用来准备中间值、状态和与时间相关的数据以及接口参数等,所以等价类可以用在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和组件测试中,在有明确的条件和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等价类划分技术可以设计出完备的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设计一些不必要的测试用例,因为这种测试用例一般使用相同的等价类数据,从而使测试对象得到同样的反映行为。
对于等价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它的划分方法。
有效等价类划分 有效等价类指对于程序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预先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有效等价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根据系统的输入域划分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数据当做数据测试的测试用例,等价类是输入域的集合。
以下是对有效等价类数据集的一些例子。
终端用户输入的命令 与最终用户交互的系统提示 接受相关的用户文件的名称 提供初始化值和边界等 提供格式化输出数据的命令 在图形模式(比如鼠标点击时)提供的数据 失败时显示的回应消息无效等价类划分 无效等价类和有效等价类相反,无效等价类是指对于软件规格说明而言,没有意义的、不合理的输入数据集合。
利用无效等价类,可以找出程序异常说明情况,检查程序的功能和性能的实现是否有不符合规格说明要求的地方。
以下是无效等价类数据集的一些例子。
在一个不正确的地方提供适当的值。
验证边界值 验证外部边界的值 用户输入的命令 最终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提示 验证与边界和外部边界值的数值数据等价类划分的方法有 按区间划分。
按数值划分。
按数值集合划分。
按限制条件或规划划分。
按处理方式划分。
等价类划分的原则如下: 在输入条件规定的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中(假定有n个值),并且程序要对每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以确定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在规定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
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下,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在确定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将该等价类进一步地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等价类表的建立 等价类表的建立如表3-1所示。
表3-1是等价类表的基础,可依据表3-1确定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可按下列步骤来确定: 表3-1 等价类表 1)在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的基础上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类表,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2)将程序可能的输入数据分成若干个子集,从每个子集中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在该子集中的每个输入数据的作用都是等效的。
3)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按照这一步骤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4)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按照这一步骤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等价类表与测试用例的关系 等价类表与测试用例的关系如表3-2所示。
表3-2等价类表与测试用例的关系表
软件测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具体用法有哪些?
判定覆盖。
判定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从而使程序的每一个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因此判定覆盖也称分支覆盖。
(3)条件覆盖。
条件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每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至少出现一次。
(4)判定条件测试。
该覆盖标准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5)条件组合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它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6)路径覆盖。
路径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在实际的逻辑覆盖测试中,一般以条件组合覆盖为主设计测试用例,然后再补充部分用例,以达到路径覆盖测试标准。
2.循环覆盖 3.基本路径测试 (二)黑盒技术 1.等价类划分 (1)划分等价类。
①如果某个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
则可确定一个合理的等价类(输入值或数在此范围内)和两个不合理等价类(输入值或个数小于这个范围的最小值或大于这个范围的最大值)。
②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而且程序对不同的输入值做不同的处理,则每个允许输入值是一个合理等价类,此处还有一个不合理等价类(任何一个不允许的输入值)。
③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循的规则,可确定一个合理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不合理等价类(从各种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④如果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不同,则应将此等价类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2)确定测试用例。
①为每一个等价类编号。
②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过的合理等价类。
重复这步,直到所有合理等价类被测试用例覆盖。
③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不合理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时一般与等价类划分结合起来。
但它不是从一个等价类中任选一个例子作为代表,而是将测试边界情况作为重点目标,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的测试数据。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可以选择正好等于边界值的数据作为合理的测试用例,同时还要选择刚好越过边界值的数据作为不合理的测试用例。
如输入值的范围是[1,100],可取0,1,100,101等值作为测试数据。
(2)如果输入条件指出了输入数据的个数,则按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 1、比最大个数多1等情况分别设计测试用例。
如,一个输入文件可包括1--255个记录,则分别设计有1个记录、255个记录,以及0个记录的输入文件的测试用例。
(3)对每个输出条件分别按照以上原则 (1)或 (2)确定输出值的边界情况。
如,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规定,只能查询95--98级大学生的各科成绩,可以设计测试用例,使得查询范围内的某一届或四届学生的学生成绩,还需设计查询94级、99级学生成绩的测试用例(不合理输出等价类)。
编写测试用例有哪些方法?
先列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A 因素B 因素C 因素D 1 2 3 再列正交结果表: 实验序号 因素A 因素B 因素C 因素D 结果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K1 123结果相加 147结果相加 168结果相加 159结果相加 K2 456结果相加 258结果相加 249结果相加 267结果相加 K3 789结果相加 369结果相加 357结果相加 348结果相加 R 因素A下K最大减K最小 因素B下K最大减K最小 因素C下K最大减K最小 因素D下K最大减K最小 简单的来说,K1值就是在每个因素下对应水平为1的实验结果的和,K2就是在每个因素下对应水平为2的实验结果的和,R就是每个因素下K的最大值减最小值. 小k值就是对应下的平均数...
针对"邮件地址"输入域进行验证,通过等价类划分法设计相应的测试...
1.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2.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
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的错误.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3.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
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4.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5.正交表分析法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
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
1.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
-
给我们打电话
7*24小时服务热线:1399999999
全国客服热线:400-0000-000 -
百度地图
福建省三明市 -
给我们发邮件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线沟通